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典幽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1
我的心里,一直怀揣着“一帘幽梦”的情结。这是因为,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受到琼瑶《一帘幽梦》小说的影响。加之,在拍成的电视剧中费玉清演唱的《一帘幽梦》主题曲,让我对这样如梦如幻的爱情充满了憧憬。就这样,一直到去年自己在装修房子之时,才让“一帘幽梦”这个情结释怀了。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我的新房装修已接近尾声了。面对着房子的结构,客厅和餐厅是连着的,这有点让我为难了。如果用隔段隔开,做成造型,这样以来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影响了光线的通透,使餐厅的采光不足;第二,影响了房子的整体布局,显得客厅和餐厅被隔开了,有些小气和束缚感。
经过我两三天的思考,恍然大悟,用珠帘隔开不是一举两得吗?因此,就借着国庆节放假,和妻子去窗帘店订购。很幸运,在全城最大的一个家俬市场,恰好就有一个名叫“一帘幽梦”的窗帘店,而且是全国连锁的。当我第一眼看到之时,心里很是兴奋,就催着妻子赶快进去看看。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留着短发,面容姣好,穿着精干的中年女子。经过询问,方知这家的珠帘是全城配货最全,影响力最好的一家。听完她的介绍,妻子把目光投向了我,让我拿主意。其实,我早已想好了,因为“一帘幽梦”是我心中一个的情结啊!
于是,我对妻子说:在咱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是去其了浮华,追求生活本真的时候了。因而,我建议用素色的天然珠子,串起来就行。如果色彩过多,反而有些画蛇添足了。妻子同意了。于是,我就要求店方,用三十二切面的水晶本色珠子,最下面一排用宝石蓝的“情人的眼泪”珠子。为了不使珠帘看起来单调和呆板,强调下面做成波浪状,这样一来,就有了起伏感。我与“一帘幽梦”的店员沟通好以后,付过定金就离开了。
在一个礼拜后,我订购的珠帘回来了。等到安装的师傅挂好珠帘以后,顿时,让我的房子增色不少。看到这种效果,与我想象的效果完全一致之时,心里自然很是愉悦。谢过师傅,付清货款后,我一个人就欣赏起来珠帘了。这一幅珠帘,由50条珠子组成,间隔5厘米,下面是波浪状,长短不一。画龙点睛之处是,被那个宝石蓝的珠子,勾勒出起伏的波浪线,很是灵动,充满了动感。
从此以后,在珠帘前停留观望,成为了我的一个爱好。在白天,远观这道珠帘,恰似一道水幕,让我的房子有了水泽之气;逆光看时,如果是自然光,就会散发出晶莹的白光,恰似一颗颗发光的珍珠。如果是照射的太阳光观望之时,就会散发出七彩光斑,宛如一颗颗璀璨的钻石一般;顺光看时,仿佛是仙女的竖琴,只要轻轻一拨,心中就会飘来天籁之音。到了晚上,打开两旁的灯光之时,瞬间就有了流离的'光斑出现在珠帘上,此时,用手拨动,恰似美女的长发,随风摇曳生姿,有了红袖添香之美妙。
常常我一个人在此凝望,让自己的心事悠然。珠帘的下面是一个平台,用汉白玉做的。为了不使珠帘下面单调,经过我的思考,决定给下面放一个圆形鱼缸。于是,就买了鱼缸,放上几条金鱼,顿时,就有了动静结合的效果了。看着珠帘的沉静晶莹,鱼儿自由的游动,让我感到在房子里也有自己一片逍遥的天地。静影沉璧,锦鳞游泳,为自己营造出心中的畅想。
虽然客厅和餐厅之间,只有一道珠帘的相隔,但是就有了“泾渭分明”之感。看似两边的光线通透,没有干扰,但是自己的心里已经有一道屏障了。当自己静下心来,坐到帘子的一边,观望另一边之时,那种“一帘幽梦”的感觉就盈上心头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呢?常常看似很熟悉的人,但是心中永远被一道珠帘隔着,宛如在天涯。而有的人虽然不常见,却在自己的眼前浮现,只有一帘之隔,有了触手可碰之感。也许,这正是一帘之隔的人生妙处了。
一帘幽梦,是我人生中情感的一种展现。在我的情感当中,我需要“帘内人”,与自己一起举案齐眉,携手白头;同时,我也需要“帘外人”,照亮自己的内心,在不远不近处关照我。这一道帘,可以说是我的情感底线,不可逾越雷池。对于人生的遇见中,令怦然心动之人,也要把持好这道帘。如果能把珠帘的那种晶莹灵动,富有情韵留给彼此就好。隔帘相望,更能产生美感。当拨动珠帘的那一瞬间,彼此能听到心底共鸣的声音就好。这声音中有一句潜台词:你懂得,且行且珍重。
一帘幽梦,是我生活中不可逾越的屏障。当一个人的人生经过沉淀以后,会选择平淡。曾几何时,本来可以一起共度此生的人,就成为了“帘外人”,每每想到于此,更觉得珠帘那道寒光的刺心;当一个人有了思念之后,就会选择一生记起就好。人生之中,哪能事事都如意呢?于是,我给予这一帘幽梦之中,只要轻轻拨动,情丝自然蔓延。不论她在遥远的地方,还是近在眼前,不正是“一帘之隔”吗?给予了相思,就能想象出无数的相逢情景,正如此时,珠帘折射出的美丽光斑,唯美了我人生中的点点滴滴。
一帘幽梦,让我人生中经历的往事更动情。在中国的汉字里“帘”和“恋”是同音不同调,因此,“一帘幽梦”可以通融为“一恋幽梦”。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了依恋之后,就会为这个梦终生守候。只要自己身在帘内,守望一份依恋,帘外的妖娆添香与自己何干呢?在帘内与外面是通透的,为自己营造一份帘内的温馨生活,让阳光洒进,岂不羡煞旁人?有一帘幽梦在心,守住一帘幽梦的屏障,任凭春夏秋冬的轮转,让人生的故事在拨动珠帘的那一瞬间,就婉转了岁月的情动,时光的悠长。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2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弱点可以毁灭人的一生,而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那么,以好书为镜,不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了吗?读了《人性的弱点》一书,令我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与人相处的技巧。
在书中,卡耐基为我们提供了应对人性的各种弱点、如何与他人相处的种种技巧。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句句富含哲理的话语,把事例和道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们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详细的`诀窍。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不断加深对卡耐基关于人际关系的了解,从而能够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交往方法,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人际交往之路。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学习各种与人交往的技巧的行动就变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人际交往的弱点,反思自己,从而真诚地关怀别人、学会倾听,主动有意识地融入工作和生活,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种与人相处的技巧。现实生活中,与人相处和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人际交往关系,为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相信,《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能够照出我们自身的弱点,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开发自身的潜能,期待我们能认识自己的人性弱点,找出解决的方法,从中获取更多的正能量。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3
当我还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古典”这两个字眼,在我眼里无疑是很久以前,阴暗、潮湿的楼房;摆在桌上毫无生气的青铜器;从古人嘴中冒出的古文……这些使我觉得乏而无味,没有一丝点儿的兴趣。但翻开这本书,书中的钟鼎碑帖、瓦当画砖、笔墨纸砚等文物一下子向我袭来,让我没有一点缓冲的机会。接着每天读十分之一,慢慢地品味作者的心意,也就更接近地观赏到了这些“古典”。
书分四单元,而我最欣赏的还是第一单元:返璞归真。它主要讲了田间和乡下的美好,现在作者生活在繁华的城市里,但耳力却因为城市的嘈杂声而降低了不少。其实,有时我也会想:天生生长在城市里,在父母的宠溺中,表面上是幸运的,但在骨子中是异常不幸的。因为,生在城市里的我们没有受过多少苦,在长大后必然会落后;而乡下的人,从小做苦活,到了城市一定是心思细腻,心灵手巧的,即便没什么文化也一定有适合他的.工作。
现在城市面积逐渐扩大,农村的面积也就越来越少。现在,一眼望去,城市里,不管是东南西北,不是在造房子就是在造房子,总有一个叫不出名的“高大吊车”在运转着。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城里空气没有乡下空气清新,舒畅的主要原因吧!这几天,雾霾总是光临常州,为了我们的健康,不要再污染空气了!从我们做起,并带动他人一起做,让常州“文明城市”的称号永不褪去!
作者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是需要不断找机会四处走走,感受与自己熟悉的家园所不同的气息,并通过不同气息的接纳,汰洗自己废府内的麻木、沉浮和无动于衷。”现在有许多孩子把麦子和稻子混淆,我也是其中一个,这,就是太少与大自然太少接触的原因吧!书中,作者说他还是会赤脚去登高,去田间那松软的土地里踩一踩,感受泥土的力量,如今还有多少人会像作者这样赤脚徒步而行呢?
这本书就如复旦大学附中语文教师,也就是这本书的编注李郦所说:“《古典幽梦》更直接,更可触摸,更容易被读者所感受。”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4
最近一直都在看《又见一帘幽梦》,很多集都让我热泪盈眶。也许有人会笑话我,有人会说我傻,说它不值得看。但是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不管身边的人怎么说它不好。好吧,我承认也许张嘉倪的演技确实没有专业演员的炉火纯青,但不能否认的是,你再找一个演员来也不见得会比她好。
毕竟看电视和看书一样,都是比较私密的事情,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才能控制。也许在某一刻我对它动了真情,而其他人正在网络上毫不留情地批评着《又见一帘幽梦》,批评着张嘉倪。但在这个珠帘的后面,总会有人在感动,这样,这个电视剧就是成功的。
我是一个很容易动情的人,为里面的情节感动,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为他们的浪漫而感动,为他们彼此因为相爱而不能在一起而感动,为他们那种痴情到底始终如一而感动,总之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让我感动,也都让我心动。
喜欢张嘉倪演得紫菱,虽然她是新人,但是她的那种活泼与激情让人很欣赏,更喜欢方中信演得费云帆,他外表硬朗、阳刚与英武之气给人很大的新鲜感,独特的温润的一面,更具内敛和智慧的才气。像费云帆这样的男人,专一、浪漫、有情调又有金钱做靠山的人,想必应该是百年难遇的人吧,也难怪当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那么多的.女子都深深的喜欢上了费云帆,我想我自己也不例外,知道那不是现实,但是作一个梦总是可以的,人生如果有梦总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果没有梦那人生就会暗淡许多。所以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有梦的人,不管梦外是什么,至少在梦里面自己是主角。
当紫菱的爱已远去,梦已破碎,她选择了逃开。幸运的是,她遇到了最好的男人,一个可以纵容她的男人,即便明知她心里的一帘幽梦,却依然愿意相依相伴。那是一种包容的爱,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爱,是一生一世不变的爱……最后,紫菱也能顿悟自己能共度一帘幽梦的人到底是谁,则是本剧唯一让我不觉得是悲剧的最好结局。无可厚非,每一个女孩在年少时都曾做过梦……虽然这部电视带有太多的童话色彩,与现实差距太大,但它却满足了沉浸其中的小女人的梦幻。做梦,造梦,圆梦。我想曾经的自己也在那一个个旖旎的梦境里追逐着,只不过现在的自己已经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已经变得很现实了……
从头至尾,整个剧情无不反映着这么一个道理——人与人的相处,都需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相迁就。幸福是一种感觉,不是钱多就能买到的。人生的幸福圆满与否,需要和家人共同去努力,去追求,去创造。奋斗的过程就是美好的。人生弹指一挥间,何必终日与俗事计较,徒增烦恼?未来的某一天再回头看看,今天发生的所有不愉快,在人生的道路上,无非就像某次做菜多放了一把作料,或咸了,或酸了,或辣了仅仅一顿饭而已……是呀,看到的那一瞬间,可能心里或多或少会起些涟漪。但要真正全部做到,对我们这类平常人来说,似乎很难,惟有不断努力吧……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5
《古典幽梦》的作者朱以撒先生以优美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世间许多美好却被人遗忘和忽略的事物,引起我们的深思,读来让人不禁沉浸在字里行间。
整本书让我感慨最深的是第一单元——返璞归真。生活在喧闹繁华都市中的我们,早已习惯了忙碌而快节奏的生活,似乎忘记了生命的本真,更多的是迷茫与困惑。而这本书的第一篇就带我们进入了神奇的声音世界,感受松针落地、水草抽芽,领略夜鸟呢喃等大自然编织的美妙音乐,静下心来细心聆听,真的能感受到自然的律动,使人倍觉惬意、轻松,让人更加向往回归自然的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
第三篇——走进田野,我们不知不觉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了久违的朴素田野,被田野中绿油油的'一切所吸引,让长期劳累的眼睛得到放松,被擦亮后的眼睛便可看见生命的本质。田野中不免会遇见可爱的小昆虫,它们会与你发生“碰撞”,这里的一切都让你感到了勃勃生机。
第四篇——在乡下仰望苍穹,蔚蓝的天空格外明朗,时不时会飞过几只鸟儿,或自由飞翔,或排成“人”字,让你欣赏它们精彩的表演。到了夜晚,与城里的灯光通明不同,乡下的空中满天繁星,十分明亮,不仅照亮了农民归家的路,还照亮了我们黯淡的心灵。广阔无垠的天上,还见那一轮明月,高高挂着,给人们不灭的希望!
《古典幽梦》用引人入胜的文字,洗涤我的心灵,带我体会自然之美、古典之美!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6
作为西关中学众多学生中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读书沙龙。在这次活动中,学校为我们准备了多本世界名著,并在扉页上给我们留言。每次翻开《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看到那充满力量的留言,都能感受到张校长对我们的爱。我们寄予厚望。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人性的弱点》一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在这本书中,作者大多简单地提及几个故事,但对罗伯特哈金斯成为芝加哥大学校长的事件进行了长篇大论。人们在社会上公开批评这件事,当朋友问他父亲怎么看时,他父亲说:“那句话确实很刺耳,但没有人会踢死狗。”
是的,越是重要的“狗”,踢他的人就越能得到满足感。所以当你被欺负或批评时,记住人们这样做是因为打你会给他们一种满足感,这通常意味着你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或者你值得关注。总会有人享受贬低那些比他们受过更好教育和更成功的人的'野蛮满足感。虽然我们无法阻止他人对我们做出不公平的批评,但我们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决定是否愿意被那些不公平的批评打扰。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只要你心里知道自己是对的。
接受善意的批评,拒绝不公正批评的干扰。在最后的几个月里,我会继续努力,心无旁骛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7
夜深人静,我的目光聚集于书架,指尖从本本书的书脊上滑过,最终定格于《古典幽梦》。取下,翻开,嗅着那淡淡的墨香,阅着那清新的文字,我渐渐沉醉。
作者因朋友的疏忽而独自于空寂陌生的海边,入了迷途。不得不坐于基石等待天明。盈耳的涛声清洗了作者心中都市的噪声杂响。作者琢磨出了涛声单调乏味,但那是不经雕琢的自然声音。感慨之余又多了一份无奈与忧愁。今日的文明不断破坏着大海,也许涛声会消失,自然界的每一种声音都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作者就那样坐着,听着天外之音。
依稀记得,两年前的我也坐在海边,聆听大海的呼吸。那低缓而沉重的涛声安抚着我躁动的心,为它沁入了丝丝凉意。仅仅那一次而已。
同时,我多了一份沉思。我虽无法完全理解作者心中的愁苦,但也略懂一二。在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自然界种种生动、朴实的声音正一点一点地消逝,自然气息也一点一点地淡化,而纠扰的噪声此起彼伏。多数人对此浑然不觉,被浮华蒙蔽了双眼。
有得必有失。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与享受,却少了一份来自于自然的真实。山珍海味吃多了,谁的味觉不会麻木?五光十色看多了,谁的视觉不会疲劳?唯有回归自然,才能使我们身心得以放松。但是,现在的我们,会想到这点么?多数人只愿窝在家里,面对电视、电脑,着迷于花艳俏丽的电视剧或是紧张刺激的游戏,为一位位明星或是一本本小说而疯狂。我也相差无几。
也许我该悲哀,因为我失去了真实;也许我该庆幸,至少自己还保持着一份清醒。我渐渐有些迷茫,生在这个时代,是受眷顾还是遇不幸?无从知晓。无论如何,我已难以回归自然,享受那份真实了。
合上书,我无奈叹息,淡淡的墨香依旧缭绕于全身。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8
《古典幽梦》是开学以来全班共读的第二本书,与第一本一样,它是一样的深刻,一样的意义隽永,一样的令我受益匪浅。
翻开书,古朴凝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推开了一扇爬满藤蔓布满尘埃的青铜大门,伴着“吱呀……”的声音,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你的面前徐徐展现!
作者朱以撒先生是一个善于感悟世界,感受自然,感怀历史痕迹的人。他看世界的眼光和视角是与众不同的,他总能发现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过往的生活气息,心底涌起情感的浪涛,并用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把它呈现于纸上,让我们通过他的文字同样地沉浸在对历史的追忆留恋中无法自拔。
在书中作者引领我们走近大自然,去感受山峰崖壁,感受古树垂藤,感受荒原田野,感受河海大洋,感受它们的真实,它们脉脉涌动的生命气息。它们身上有多少岁月匆匆走过的痕迹,抚摸着它们,仿佛跨越了千万年的时光,与那个时代掌心相贴,情感相连。
作者本人就是专门从事书法研究艺术的大家,在书中,他也提到了“书道”的精髓,令我印象深刻。当今社会,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使人们生活十分便利,可同时也带来负面的东西,作者笔锋毕露,一针见血地点出现在社会的空洞浅薄,人与人的交流很多的时候由电脑打出的方块字实现,文字虽然清晰,但冰冷没有丝毫的情感,从那些字中,我们找不到生命气息,人与人的交流,就被这方块字阻隔,手写的字则大不相同,从那些或飞扬、或小巧的'字体中,我们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和内心,他的快乐、忧愁、焦急……,都能明白而坦荡地显露在纸上。在字里行间,这种心的交流是多么美妙。
之所以称它为书道,是因为“道为本,技法为末”。道,是精神,是一门艺术学问,而技法只是细枝末节。道才是古树的根基。沉浸在挥毫笔墨中,看着指间笔走龙蛇,或大气或清逸的字如行云流水般跃然于纸面,那份潇洒与酣畅淋漓是旁人所无法感受的。
《古典幽梦》毋庸置疑是一本好书,它记录了沧桑古物背后的岁月流年,提醒我们那些过往中的迁变,那些曾经的辉煌,当它一朝成为过去,有多少人还会为他牵动哪怕一丝心弦?通过这些古物,我看到了这虚假的世界仅存的真实!正如书中四字所言:“书痕屐履”,这本书在我的心中印下了深深的痕迹,如木屐的足印,难以抹去!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9
读了《古典幽梦》,我有很多感触,我发现以前的自己太过于浮躁,浅显。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返璞归真,确实,我们应该返璞归真,人与自然泵是不可分离的,但是人们忽略了自然,断绝了与自然的联系,现代化的都市很先进,便利。我们生活在城市中,为了学业,为了工作,整日忙碌着,重复着,单调又无聊。为何不四处走走?现在,田野,农村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很少接触自然,整日走在水泥路上,连行走都被一些代步工具替换,原始的土地离我们越来越远。都市的喧闹,繁华,是我们最真实的东西退化了,消失了。我再仔细回想,我生活在都市里,有几次仰望苍天,我记起有一次,天空中连一点星星也看不到,月亮竟被高楼大厦挡住了,而农村的夜晚,没有都市的灯火阑珊,可满天繁星却是都市里没有的,虽然朴实,却无法复制。我生活在都市里,习惯里每天的生活,田野梦一点点被侵蚀,我不在向往农村的生活,而且开始厌恶它,觉得它土的掉渣。但事实上,田野并不花里胡哨,而是朴实的,寄托着农民的希望。我似乎恒久没有洗耳倾听,去体会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去听虎啸猿啼莺啭鹤唳,去听大海的.涛声,去听风声雨声,然而,我们听到的,是市声。我很久没有赤足而行,去体会大地。我们应该去回归自然,在朴实中,找到真实的自己。
古物沧桑,时光是凌厉又不动声色,洗净铅华粉饰,能使人看到盛极而衰的过程。如今,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挡住了古建筑,可却挡不住古建筑一身的典雅。雨水滴落的痕迹,狂风刮过的痕迹,雷电打过的痕迹,都让人历历在目。最让我感动的,是古宅,旧时的古宅庄重沉实,豪华富丽,却又不乏精巧,可岁月流逝,古宅大都荒废,残缺,人们在不断地抢修,可却都失败了,仿古旧作里缺少了古典风格,应是让它毕露无遗。其次是古桥,现在透过古桥,看到的是空洞沧桑。“无眼而阅尽沧桑,无足而走过春秋,无言而导引前程。”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10
翻开这本书,就如展开了幅画卷,蓝天白云,四季变化,都活生生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仅仅看了一小段后,我不禁感慨作者的文笔实在是太精妙了。
“洗耳倾听”带给我们的是极其奇妙的音乐,有时泉水叮咚,有时夜鸟呢喃,有时则是树叶碰撞发出的沙沙声,瞧这大自然的音乐,多么动听!但是现在我们听到的'只有城市中喧嚣的市井声,车声。去努力聆听这生活中美的声音吧!这是一篇散文带给我的启发。
“赤足而行”是告诉了我,土地已与人们越来越远了,钢筋混凝土早已把我们与土地隔绝,只有农民,也只有农民会赤足而行,干活于田间,与土地亲密的接触,一脚起,一脚落都是在与土地交流。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们与土地有了隔膜呢?或许,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去赤足而行,要不然有一天,所有的土地都被盖上了厚厚的混凝土,到时候,我们就再也无法与土地亲密的接触了。
《古典幽梦》中还有许多优美的散文等着我们去理解,去体味。我在初中时就能读到这本书,是一种幸运。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11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是卡耐基思想与事业的精髓,是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共分为七篇,从七个方面讲述了人性的弱点,虽然写得并不是很深奥的,写的都是平常的`小事,但书中又嵌入了卡耐基的艺术灵魂。世界并不会正因失去卡耐基而停止转动,却正因有了他而转得更好。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超多普通人不断发奋取得成功的故事,透过他的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功。
在书中,卡耐基谈到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学会真诚的赞赏他人。例如我们生活中应对朋友时,就应学会宽容,尤其是当应对朋友的过失时,要存有一颗包容的心,正如卡耐基所说的:“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愤恨。”留意地处理所谓的“批评”。这就是与朋友相处的基本准则之一,但是,在平时应对朋友时,该学会如何真诚地赞赏朋友,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赏,当朋友取得成功时,给予最真诚地赞赏,那是很令人感动的。
“在你每一天的生活之旅中,别忘了为人间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这一点小火花会燃烧起友谊的火焰。”卡耐基的这番话真的是直入人心。而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居安思危,要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
卡耐基先生的智慧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的大门,这不仅仅仅是对生活哲理的阐述,更是对人性的细细剖析。认清人性的弱点,正视人性的弱点,我们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
古典幽梦读后感 篇12
窗外的秋雨依旧,时而缠绵,时而高亢。我手捧一本书,嗅着那淡淡的墨香,被这四个字深深吸引了“古典幽梦”。“古典”乃传统之古典,“幽梦”在传统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于是,我跟着作者来到古典世界,寻梦一回。
“不用问田园,十载归来故旧欢。一笑从知春有意,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我仿佛闻着朱以撒先生的墨香来到了乡野田园,篱边的三两小花正笑着向我招手致意。我轻轻脱去鞋袜,赤足行走在乡间松软的泥土上,“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也许真正赤足走过土地的人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吧,也许泥土的气息就是母亲的气息吧。这时我心中升腾起阵阵对土地的赞美与敬意。“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时,我才明白作者所向往的乡野是如此的美好、自由。也懂得了陶渊明远离官场、热爱田野的品质令人憧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何等的洒脱与不羁。
作者说“稻穗的锋芒不停地摩擦着我的腿脚,那奇痒处我知道是蚊虫乘机对我裸露的部位进行了袭击”,多么形象、生动的描写,可我只能似身临,却未能在其境。兴许是古典在离我远去吧。真正的古典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远不可及吗?未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光倒流,我们又穿越时空、重读古人。看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盛唐之烈;读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迈之情;感南唐后主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故国情思;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山河;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绝唱。他们或忧国忧民、或潇洒豪迈、或行为痴狂,斯人已逝,但寻古之旅,万不可舍弃。
有梦才有古典,才有情思。窗外雨声渐息,但我的古典寻梦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