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文23网 >地图 >计划 >

小学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2024-01-17 作者:库文23网

相关推荐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1)

一、单元教学计划

1.1 单元名称:探索音乐世界——了解不同音乐风格

1.2 学科内容:音乐

1.3 课时数:5节

1.4 课题:了解不同音乐风格

1.5 授课目标: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增加音乐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情感,培养情感美好的思想情趣。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掘音乐天赋,自我实现

1.6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掌握不同音乐风格的基本知识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掌握不同的表现技巧

1.7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

1.8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情境模拟法

反思法

模拟演练法

1.9 学情分析: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对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表现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基础单元,通过对不同的音乐风格的介绍和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掌握不同音乐风格的基本知识和独特的艺术特点,能够使其拓宽音乐视野,增强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提升音乐修养,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

3、教学过程

3.1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音乐教室

教学工具:黑板、激光笔、音乐CD、录像机、音乐分析工具等

自备:相关图片、视频或其他教具

3.2 教学步骤

(1)引入

利用音乐CD或录像机演示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片段,如交响乐、卡农、摇滚乐等,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引入这个单元的学习。

(2)探究

对学生所学的不同音乐风格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进行探究,并分别介绍每一种音乐风格的来源、特点、鉴赏技巧等,加深学生对这些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感悟音乐。

(3)情境模拟法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采用情境模拟法,营造音乐欣赏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体验到音乐的情感,进一步深入了解音乐本质,激发学生的发掘自身音乐天赋的热情和动力。

(4)反思法

在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后,采用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交流,分享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加强了解和感受音乐,进一步发掘个性,提高思维品质。

(5)模拟演练法

利用模拟演练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魅力,通过实践,让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进行模拟演练和创造,发掘自身音乐特长和天赋,启迪创造思维能力。

(6)总结

在单元结束时对所学的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总结,通过情感交流和表演来凝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感悟、体验音乐,在对于音乐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对音乐的理论知识进行概括性组织和分析,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

4、教学评价

4.1 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的表演及创造能力

4.2 教学方法的评价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

教学方法是否严谨

4.3 教学手段的评价

教学手段是否恰当

教学手段是否有效

5、单元总结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运用情境模拟法、反思法、模拟演练法等多种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发掘自身音乐天赋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发展个性的目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教学理念。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2)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基本概念,包括音符、音阶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3.通过听、唱、演奏音乐作品,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基础知识

(1)音乐元素:节奏和旋律

(2)音乐符号:音符和休止符

(3)音高:音阶

(4)音乐术语:拍号、速度标记等

2.民族音乐

(1)民族乐器的类型和演奏方法

(2)民族音乐背景和历史文化

(3)南北民歌的演唱和故事

3.欧洲古典音乐

(1)欧洲古典音乐的历史发展及流派区别

(2)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作品欣赏

(3)学习欧洲古典音乐基本乐器的演奏

三、教学方法

1.听力训练:通过音乐欣赏、唱响和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

2.口齿训练:通过发声训练、歌唱和说唱等方式,加强学生嗓音训练、发音习惯,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演奏训练:学习乐器演奏基本技巧,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组合演奏。

四、教学过程

1.第一单元:音乐基础知识

(1)学生了解音乐元素:节奏和旋律,并通过教材中的配乐组合,了解音乐的基本运作。

(2)学生掌握音乐符号:音符和休止符,学习他们的音高与音长之间的相关关系。

(3)学生贯穿全节课的学习内容:练习音乐家常用的术语、拍号、速度标记等。

2.第二单元:民族音乐

(1)了解我国各地区的民族乐器、演奏方式,通过学习了解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

(2)了解每一首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情景,学生通过了解民族音乐的背景和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3)学生学习最受欢迎的南北民歌,并进行组合演奏。

3. 第三单元:欧洲古典音乐

(1)学习欧洲古典音乐的历史发展及流派区别;

(2)给学生放一些有代表性的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练习分辨音乐作品的流派。接着,学生分别练习挑选自己喜欢的欧洲古典音乐,并进行演奏。

(3)学会欧洲古典音乐基本乐器的演奏,学生根据自己家中所持有的乐器进行练习。孩子们进行组合演奏。

五、教学评估

1.教师在每节课后进行学生回答问题、现场拼接等方式的测验。

2.学生在每节课后进行小组互相应对的学习,以提高学生成果。

3.在最后一节课完成整个单元测试,包括课堂知识点的测试和音乐表演技能测试。

六、总结

通过音乐教学,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获得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的体验、音乐表演技能的提高,并培养学生长期坚持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3)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乐器分类及其特点;

2.初步了解乐曲基本结构,能识谱基本音符;

3.了解音乐元素的含义和使用;

4.掌握基本唱腔、节奏;

5.了解音乐基本表演技巧。

二、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乐器与乐曲基本知识(6节课)

(1)乐器分类与特点

(2)乐曲基本结构

(3)乐器演奏技巧初步练习

2.第二单元:音乐元素(6节课)

(1)音符及其音值

(2)音程与谱号

(3)音乐节奏与节拍

(4)音乐调性与音阶

3.第三单元:经典歌曲学唱(8节课)

(1)选取经典歌曲教唱

(2)基本唱腔及嗓音练习

(3)基本节奏练习

(4)音乐配合与合唱练习

4.第四单元:音乐表演技巧(6节课)

(1)动作、姿态与发音

(2)表情和情感的表达

(3)音乐配合与团体演出

三、教学方法

1.听、说、唱、演相结合。

2.启发式、讲解式、演示式等相结合。

3.知识点学习、歌曲学唱和表演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第一单元:乐器与乐曲基本知识

第一节:引入:呼吸练习和节奏练习,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第二节:乐器分类与特点:介绍常见乐器种类和使用特点,让学生对各种乐器有大致了解。

第三节:乐曲基本结构:介绍怎样了解乐曲基本结构,通过民间流行音乐进行示范。

第四节:乐器演奏技巧初步练习:演示各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学生轮流体验预备乐器,尝试发出基本声音

第五节:乐曲演奏与理解:聆听教材中一首典型乐曲,分析其基本结构与各类乐器的配合关系。

第六节:综合巩固:编辑几首简单乐曲,让学生自由组合演奏,体验乐器组合的魅力。

2.第二单元:音乐元素

第一节:音符及其音值:通过教学案例演示各类音符,介绍其音值及使用方法。

第二节:音程与谱号:介绍音程与谱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线条、符号和颜色等方式深入理解和记忆。

第三节:音乐节奏与节拍:通过打拍子、节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体会音乐节奏和各类节拍。

第四节:音乐调性与音阶:通过唱调、试音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音调及其音阶。

第五节:综合巩固:识谱练习,让学生通过上下行、调子识别等方式深入记忆乐曲的基本元素。

3.第三单元:经典歌曲学唱

第一节:选歌: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歌曲,进行学习唱腔及嗓音练习。

第二节:基本唱腔练习:演示基本唱腔练习方法,反复强调嗓音呼吸和音高控制技巧。

第三节:基本节奏练习:通过打拍子、伴奏等方式锻炼学生节奏感和内在韵律体验。

第四节:音乐配合与合唱练习:引导学生在各自配合下完成合唱,强化合唱的默契度。

第五节:综合巩固:进行独唱、小组合唱、整体合唱等不同形式的练习。

4.第四单元:音乐表演技巧

第一节:动作、姿态与发音:通过教学案例介绍各类动作、姿态和发音技巧,让学生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规范。

第二节:表情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情感引导和情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音乐表演过程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第三节:音乐配合与团体演出:模拟现场演出情景,逐步提升学生音乐配合和团体演出技巧。

第四节:综合巩固:融合前三个单元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演练,让学生在熟练掌握音乐元素、乐器和唱腔的基础上,完成完整的音乐表演。

五、教学评价

1.启发学生能够通过乐器、音乐元素、嗓音等不同角度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让学生拥有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表演能力,完成一首简单音乐的表演。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个人价值,带来全班合力的美妙演出。

4.评价辅助器材:学生表现评价表,家长参与评价,自我评价等。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4)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主题:音乐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定义,能够初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唱歌、跳舞等音乐表达形式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1.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2.欣赏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3.唱歌、跳舞等音乐表达形式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

1.学生情感表达和音乐表达技能的培养。

2.音乐鉴赏和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学资源:

1.音乐教材和音乐CD。

2.多媒体设备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音乐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唱歌和跳舞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绘画和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课: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CD,让学生欣赏并通过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通过教师提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

第三课:学唱歌

1.教师现场演唱一首简单歌曲,让学生模仿学唱。

2.分组进行唱歌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四课:学跳舞

1.教师现场演示一段简单舞蹈,让学生模仿学跳。

2.分组进行舞蹈比赛,让学生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五课:音乐小课堂

1.教师介绍有关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如谱曲和演奏技巧等。

2.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从视频和图片中了解音乐知识和技能。

评价方式:

1.学生参与度和表现。

2.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

3.班级选出优秀表现学生,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结: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发现,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融入音乐的世界,领略音乐的魅力,进一步提升音乐表达技能和感情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5)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主题: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符号、音高、音调、音阶等;

2.熟练使用乐器,包括手鼓、小型打击乐器、竖笛等;

3.学会唱歌、跳舞,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活动:

第一课:音乐的基础知识

1、通过对音乐符号和音高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乐谱和唱歌的基本技能;

2、通过让学生试唱和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让学生练习音乐基本技能;

3、通过听听乐曲,让学生对音乐的语言和表达有更深的了解。

第二课:手鼓和小型打击乐器

1、介绍手鼓和小型打击乐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展示如何演奏鼓、铃铛等打击乐器;

3、让学生自己玩这些乐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

第三课:竖笛的基础

1、介绍竖笛的基本知识,如音阶、调性等;

2、提供一些简单的竖笛曲目,让学生练习吹奏技能;

3、通过演奏和听乐曲的讨论,让学生了解竖笛的协奏演奏和独奏技巧。

第四课:歌唱和舞蹈

1、通过唱一首简单的歌曲,锻炼学生的歌唱和和声能力;

2、通过舞蹈,让学生锻炼动作和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评估:

1.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歌曲乐谱,并演奏一首乐曲展示;

2.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打击乐器,并演奏一首乐曲展示。

教学材料:

1、《音乐小百科》;

2、乐器简介和演示视频;

3、乐曲录音和演奏教学视频;

4、歌曲和舞蹈录像。

教学体会:

这节课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锻炼学生的歌唱、演奏和表演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都非常积极,乐器演奏环节尤其的旺盛,每个人都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教师要强调音乐的创造性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充分使用自己的创意和表演技巧,多次反复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成绩。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6)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节拍与节奏

二、内容分析:

节拍是音乐中的基础,是音乐节奏的基础,我们将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节拍这个音乐元素的基本概念,并能进一步体会节拍与节奏相互关系,为后期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节拍和节奏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区别和关系。

2. 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获取节拍和节奏的信息。

3. 认识常见的音乐节奏形式,如普通拍子和双拍子等。

4. 通过歌唱、运动等形式练习节拍与节奏掌握技巧。

5. 学习欣赏传统文化音乐,培养文化兴趣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节拍?什么是节奏?

2. 节拍与节奏的关系

3. 音乐家的指挥,及指挥的节拍谱。

4. 欣赏传统文化音乐:“二泉映月”。

五、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述,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板、音乐器材、小钢琴、CD唱片、老师示范、课本。

八、教学流程:

1. 教师导入:

教师会利用教学课件,播放生动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手冲咖啡机哔哔声感知音乐节奏。

2. 教师讲解:

引领学生认识节奏和节拍,并用板书文字说明。

3. 教学展示操作:

教师进行手指、拍板、敲击等展示,让学生模仿掌握相关技巧。

4. 欣赏传统文化音乐:

教师播放《二泉映月》相关音乐片段,让学生深入体会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音乐精华。

5. 教师提出练习任务:

将乐曲中的节拍声音模仿出来,并让学生随着乐曲的节奏进行一系列的舞蹈或大型足球操,加深对音乐的感性认知。

9.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得到了达成,使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有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十、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实录、课堂作业、期末总结。

总结:

通过节拍与节奏这个单元的教学,旨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加深对音乐元素的理解,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入的感知音乐,为后期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7)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音乐是什么?

主题:音乐的定义及分类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定义和特征。

2.理解音乐的分类和种类。

3.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音乐。

教学重点:

1.理解音乐的定义和特征。

2.学习音乐的分类和种类。

3.分辨不同种类的音乐。

教学内容:

1.什么是音乐?

2.音乐的特征和作用。

3.音乐的分类和种类。

4.分辨不同种类的音乐。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音乐鉴赏。

3.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

4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什么是音乐?

1.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定义,通过示范不同音乐的演奏和演唱,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2.鉴赏:播放几首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印象。

第二节课:音乐的特征和作用。

1.课堂讲授:介绍音乐的特征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音乐所具有的表现能力和情感作用。

2.鉴赏:播放几首富有表现力和情感的音乐,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力量。

第三节课:音乐的分类和种类。

1.课堂讲授:介绍音乐的分类和种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分别代表了哪些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方式。

2.鉴赏: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不同种类音乐的差异和特色。

第四节课:分辨不同种类的音乐。

1.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们自己熟悉的歌曲的演唱和根据特定的节奏音乐进行跳舞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了解不同种类的音乐。

教学评价:

通过上述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定义和特征,认识音乐的分类和种类,进而分辨不同种类的音乐。并且,本单元也颇具实践性,通过实际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不同种类音乐的差异和特色。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8)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2. 能够辨认乐器的名称、音色和演奏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

1. 音乐的定义和功用;

2. 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弦和音色等基本元素;

3. 音乐的形式和结构。

第二单元:乐器及演奏

1.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

2.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

3.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大号等;

4. 打击乐器:钢琴、鼓、铃、锣等;

5. 民族器乐:二胡、琵琶、高胡等。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

1. 儿童歌曲:《小星星》、《茉莉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2. 交响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圆舞曲》等经典作品;

3. 民族音乐:《二泉映月》、《梁祝》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比较等手段,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

2. 观摩法:通过观看视频、听取音乐演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3. 互动法:通过音乐游戏、合唱、伴奏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4. 创造法: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音乐,培养其音乐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测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观摩演奏、音乐表演等方式,评估学生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3. 通过评比、评选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提升其音乐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五、教学安排

第一周: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的认识

第二周:弦乐器的演奏和表演

第三周:木管乐器的演奏和表演

第四周:铜管乐器的演奏和表演

第五周:打击乐器的演奏和表演

第六周:民族器乐的演奏和表演

第七周:儿童歌曲的欣赏和表演

第八周:交响乐的欣赏和表演

第九周:民族音乐的欣赏和表演

六、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对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音乐技能和文化素养上都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他们也能更好地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妙与乐趣,在音乐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全面发展水平。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9)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 教学目标

本单元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学习音乐基础、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品味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乐理基础、唱歌技巧、民族音乐和乐器演奏。

1. 乐理基础: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符、节拍、调式等。

2. 唱歌技巧:重点介绍唱歌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等。

3. 民族音乐:通过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音乐,了解各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 乐器演奏:介绍各种常见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方法

1. 知识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详细介绍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方法。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运用和练习,培养学生灵活的表演和演奏能力。

3. 互动探究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演技巧。

四、 教学计划

本单元课程共计12节课,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

1. 第一节课:乐理基础(一)——音符和节拍

2. 第二节课:乐理基础(二)——调式和音高

3. 第三节课:唱歌技巧(一)——呼吸技巧

4. 第四节课:唱歌技巧(二)——咬字和发音

5. 第五节课:民族音乐(一)——中国古典音乐

6. 第六节课:民族音乐(二)——西方古典音乐

7. 第七节课:乐器演奏(一)——钢琴演奏技巧

8. 第八节课:乐器演奏(二)——吉他演奏技巧

9. 第九节课:唱歌技巧(三)——音准和声音控制

10. 第十节课:民族音乐(三)——非洲音乐和印度音乐

11. 第十一节课:乐器演奏(三)——小提琴演奏技巧

12. 第十二节课:综合复习和总结

五、 教学评价

本单元课程的教学评价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理论考查:通过理论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表演评估:通过学生的表演作品和实际演出,评估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乐感。

3. 创新实践:通过学生的创新作品、乐器演奏和合作表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10)

一、单元一:认识音乐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小学生认识音乐,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也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一、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说出音乐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欣赏和表达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安排:

第一课:认识音乐

1. 引入:播放音乐,让学生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古典、流行、民族等),并让学生发表感受。

2. 介绍音乐的概念,如节奏、旋律、音高、音符等,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印象。

3. 带领学生为音乐配舞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魅力。

第二课:音乐表达情感

1. 引入:播放具有明显情感表达的音乐,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

2. 讲解音乐表达情感的方法,如音乐语调、速度、节奏等。

3. 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带领学生一起合作创作一首表达快乐情感的歌曲。

第三课:发掘身边的音乐

1. 引入:让学生在班级和家庭中找到身边的音乐元素,如宣传广告、影视剧、游戏等,并让学生分析这些音乐元素中所包含的音乐风格和表达的情感。

2. 通过学生自主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发掘自己身边的音乐,如环境音乐、广告音乐等。

3. 合作创作一首描写自己家乡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法:

1. 情感教育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2. 体验教学法:通过带领学生跳舞、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3.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达,发掘自己身边的音乐资源。

四、教学评价:

1. 考查学生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考查学生对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身边音乐元素的分析和创作能力。

二、单元二:声乐基础训练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基础的声乐训练,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音调、节拍等重要概念。

一、目标:

1. 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音调、节拍等元素合理分配声音。

2. 能够在音乐的节奏、音调、节拍等元素的指导下进行歌唱表演,并达到一定的表现力。

3. 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保护嗓子,避免不良的嗓子使用行为。

二、课程安排:

第一课:认识声音

1. 引入:让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如高音、低音、哑音等,并对音色进行认识和理解。

2. 针对不同的声音要素进行基本的声乐练习,如声带的发声练习、音高节拍的练习等。

3. 学生熟练掌握发出清晰、响亮、透彻的唱歌声音,并了解如何保护嗓子。

第二课:唱歌准备

1. 引入:让学生回顾和欣赏自己喜欢的歌曲,并分析歌曲的节奏、音调、节拍等元素。

2. 学习正确的歌唱准备方法,如身体站姿、呼吸方法等。

3. 学习基本的声乐术语,如调式、音调、节奏、律动等,并练习如何根据这些术语合理分配声音。

第三课:唱歌演绎

1. 引入:让学生参与《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经典儿歌或流行歌曲的演绎,让学生熟悉歌曲的节奏、音调、节拍等元素,并在音乐指导下进行歌唱表演。

2. 学习如何在歌唱表演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懂得如何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唱歌表演过程中,学生合理分配声音,准确把握节奏和音调,并注意保护嗓子。

三、教学方法:

1.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歌唱演绎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掌握不同的声音要素,如音高、节奏、律动等。

2. 反思教学法:学生参与歌唱表演后,老师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并帮助学生发掘自己在歌唱表演中存在的弱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歌唱表演质量。

3.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歌唱表演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四、教学评价:

1. 考查学生对歌曲节奏、音调、节拍等基本音乐要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考查学生在歌唱表演中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考查学生对自我保护和声乐术语的掌握程度。

三、单元三:民族音乐欣赏与创作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热情。

一、目标:

1. 能够分辨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2. 能够欣赏和表达不同民族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3. 能够自主创作符合民族音乐特点的作品。

二、课程安排:

第一课:民族音乐欣赏

1. 引入:选择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如《卡路里》、《高山流水》等,让学生听取这些音乐,分析其风格、节奏和音色。

2. 学生分组合作,策划一场“走进民族音乐”的演出,包括歌曲演唱、舞蹈创作、乐器演奏等内容。

3. 策划一场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演出,并向其他班级展示自己的演出成果。

第二课:民族音乐创作

1. 引入:让学生观看一些民族音乐创作的视频,了解创作民族音乐的流程和方法。

2. 学生合作创作一首民族音乐,包括曲调、歌词、伴奏等。

3. 针对学生创作的音乐,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制作和演绎,互相帮助和磨合。

第三课:民族音乐综合活动

1. 引入:以跳广场舞为例,让学生听取多首民族音乐,按照流行舞蹈的方式,进行身体训练,激发学生骨骼发育的积极性。

2. 组织有关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活动,如缅甸糖果制作、古筝演奏、帐篷搭建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3. 由学生自主策划并组织一场以民族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并向其他班级展示自己活动的成果。

三、教学方法:

1.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身体训练、舞蹈演出等活动,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音乐创作和演绎,共同完成民族音乐的制作和表演。

3. 体制教学法: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多方位、全方位地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

1. 考查学生对民族音乐风格和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考查学生在音乐剧开始表演中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3. 考查学生通过身体训练、舞蹈演出等活动,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11)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目标与内容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掌握与音乐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明确学习音乐的目的,感受音乐的美好,了解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主题:音乐,让我们共舞

内容:长笛演奏技能、节拍打击、乐器制作、急速舞蹈表演及唱歌演绎

二、原则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2.采用集体体验、个人表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提高;

3.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发现学生的音乐天赋,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4.教学中应重视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表演等方式进行沟通和协作。

三、教学进程

第一课:长笛演奏技能

教学目标:

1.了解长笛的常识和演奏技巧;

2.掌握长笛音阶和基本乐曲;

3.调节鼻息和口气,准确吹奏长笛。

教学过程:

1.介绍长笛的种类多样性及用途。

2.讲解长笛的演奏技巧,包括吹奏姿势、呼吸方法及发音技巧等。

3.演示长笛演奏技巧,引导学生模仿。

4.学生自由练习,教师逐一点评指导。

第二课:节拍打击

教学目标:

1.认识节拍和节奏的概念;

2.学会使用打击乐器制造不同的节奏;

3.通过熟练的节奏演奏,提高音乐感。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节拍和节奏的概念。

2.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给出不同的节奏,引导学生一起打击。

3.加入小游戏,比赛谁能保持最准确的节奏。

第三课:乐器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乐器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2.学会使用日常材料制作简单的乐器。

教学过程:

1.教师将各种乐器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向学生介绍制作材料及方法,例如玻璃瓶、竹子、木板等。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日常生活用品制作简单的乐器,如口琴、木鱼等。

3.学生自由制作乐器,发掘自己的创造力。

第四课:急速舞蹈表演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跳出急速舞蹈;

2.能较好地与舞伴协调配合完成舞蹈演出。

教学过程:

1.教师先分解动作,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各个环节。

2.老师演示整个舞蹈节奏,并教学生跟随音乐做动作。

3.进行分组,让学生与舞伴配合跳出舞蹈,以便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4.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编排一个新的舞蹈。

第五课:唱歌演绎

教学目标:

1.掌握演唱方法和表达技巧;

2.能唱出一首流行歌曲。

教学过程:

1.教师演唱一首歌曲,让学生跟唱,并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和感情表达。

2.学生自由选出自己喜欢的歌曲,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唱歌练习。

3.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表演,以培养自信及锻炼表达能力。

四、教学要求

1.注重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现;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参与和体验,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注意对学生的特长进行发掘,使每个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

五、教学评估

1.每课结束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2.每周安排一次评估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课堂笔记、乐器制作、唱歌演绎等多项,评分主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科成绩。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篇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特性。

2. 听、唱、鼓掌,感受节奏和旋律。

3. 观察细节,感知音乐的美妙之处。

4. 理解乐符的含义,初步学习乐器演奏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音乐基本元素和特性,韵律、旋律的感知。

2. 难点:乐器演奏技巧。

三、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音符之谜

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音符。

2.学习标准音高的唱法,能正确唱出简单旋律。

3.理解不同节奏类型的含义。

4.学习掌声协奏曲的节奏,班级集体协作演奏。

第二单元 快乐课间

1.了解音乐性格和情感表达。

2.理解简单的音乐形式——小调、大调。

3.学习多种常用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4.参与钢琴合奏,感受不同乐器之间的和谐。

第三单元 音符小怪兽

1.了解四分之一音符和八分之一音符及其组合的节奏。

2.学习基础乐理知识,了解乐谱上的表现符号和指示符号。

3.加强节奏的感知,学习如何利用节奏来表达不同情绪。

4. 演奏鼓手和钢琴手的角色。

第四单元 排队上课

1.了解队列式音乐的基本概念。

2.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学习如何编排队列形式。

3.学习不同排列方式的影响,了解多种常用排列顺序。

4.演奏队列式音乐,提高班级集体协作。

第五单元 音符寻宝

1.巩固音乐基础元素的掌握,加深对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2.学习音乐表现手段的使用技巧。

3.进行音乐表演比赛,提高综合表演能力。

4.学习不同类别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评析。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对音乐的基础元素和乐理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2. 展示法:利用音乐教材及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丰富的音乐资源。

3. 听课法:分析音乐形式,鉴赏音乐乐曲,从听觉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4. 演奏法:分享学生的音乐经验及意见,学习和演奏音乐作品。

5. 互动式教学,班级集体合作。

五、教学评价:

通过平时的参与、表现、期末考试等形式,全面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成长和课程教学有效性。

六、教学设施及资源:

1.教室内可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

2.教室内有多媒体设备,可以策划音乐课堂教学。

3.学生可使用教材、有声读物、音频、视频及其他多种音乐教育资源。

本文来源://www.kw23.com/k/42.html